2023-4-23 16:26|來自: 華訊汽車網
2023年04月18日-27日,上海國際車展如期舉行。大運新能源攜旗下主力車型精彩亮相。
4月19日,大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遠勤山先生、大運乘用車營銷中心常務副總經理陳泓安先生接受了媒體采訪,具體內容如下:
記者:今年車展的主題是“擁抱汽車新時代”,能看出今年車展已經是新能源車在唱主角了,大運新能源如何在這樣的轉型時代下理解本次車展的主題呢?
遠勤山:發力新能源賽道就是在響應新時代、響應國家的號召。發展新能源汽車,從各個方面來看都是對國家、消費者有利的。從國家層面上來看,它更綠色環保,可以更好地保護我們的生活環境;從消費者層面來看,新能源汽車的舒適型、經濟性、駕駛樂趣都更強。所以我們在上海車展上用大運新能源和高端品牌遠航汽車雙展臺的方式,表達我們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決心。
記者:大運眾多產品戰略中為何鎖定新能源乘用車?過程中遇到過什么阻力和困難?為何堅持這樣的方向?
遠勤山:中國的乘用車市場規模很大,市場需求旺盛,再加上中國目前的成本優勢、技術優勢,因此就有利潤空間。車企有了利潤就可以繼續投入研發和生產,這樣形成了良性循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入局了乘用車市場。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們和外資品牌相比的不足之處,人家有品牌優勢,有市場口碑。但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里,這樣的差距其實縮小了,我們沒有包袱。傳統車企船大難掉頭,所以我們雖然有困難但并不會被困住。
就像李強總理說的“哪一年不困難?”所以干事情都有困難的時候,我認為在越困難的時候越能鍛煉人,越能激發人的斗志,但是前提是你的功底要扎實,功底不扎實就會被淘汰。打鐵還需自身硬,實力夠了才能向前發展。大運旗下的高端品牌跟博世、華為、阿里戰略合作都是我們實力的體現,如果企業目前功底不扎實,基礎不好的話,人家也沒法跟你合作,所以還是在于自身各方面的功底要牢、要深、要扎實。
記者:我們知道大運集團有遠航,有大運新能源,這兩者有什么戰略區別和側重點?
遠勤山:大運新能源主打的是性價比路線,比如我們的悅虎,定價親民但很有競爭力,而且它的可靠性也經過了長期驗證。而遠航的定位就比較高端,定價在30-60萬元之間,應用了很多世界先進技術。比如博世的電池架構系統,華為的軟件、熱管理系統,還有控制器,高德地圖,還有座艙、語音等等先進技術。
記者:新能源市場和發展空間非常大,但是現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很卷,有一些能源車企已經陷入了掉隊的境地,大運新能源有自信突破重圍嗎?
遠勤山:如果沒有自信的話我們早就撤了,要是做汽車的最基礎的資金、人才、團隊都沒有的話,是絕對不能干汽車的。市場發展到現在,消費者的需求在不斷提高,從能用到夠用再到好用,這個理念是相通的。所以這會逼著我們廠家不斷地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原來的摩托車能騎就行,現在我們的摩托車幾乎開10年都不出問題,質量很好的。卡車也是一樣的,我們的卡車售后要求是最長響應時間不超過4小時,這就是我們的底氣,我們不但要把網點設好,把技術、產品做好,更要把服務搞好,服務是生存之本。而且我們用的零部件都幾乎不出問題,比如博世的零部件就質量很好,什么都好一點,整車質量就會好很多,服務、品質都上去了,競爭力自然就有了。
記者:今年,隨著市場競爭壓力的加大,以及"新能源化""智能化"轉型帶來的新挑戰,汽車全鏈路營銷迎來了新的考驗。大運新能源如何通過數字化營銷破局,在市場上搶占先機?
陳泓安:我們內部認為我們最大的敵人是我們自己,我們要圍繞著積極助推銷量提升的要素。從產品上面來說,我們會進一步去提升我們的競爭力。第二方面,今年我們要把這個渠道根據我們市場的銷售需求鋪設起來。再有一個就是服務,服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優勢,這個優勢我們會繼續保持。最后就是宣傳,我們在新媒體上已經開始發力,接下來會通過幫助經銷商一起建設屬于自己的新媒體矩陣,讓更多的人們看到并愿意選擇大運新能源。
記者:未來大運新能源的目標客戶是不是還會向終端繼續發展下去?在服務方面和別的方面是不是還有進一步的舉措?
陳泓安:比如拿悅虎來說,我們主要做toC市場,但其實toB端也有覆蓋,家用、網約車都可以用。另外一款車,大運的MPV 遠志M1,是toB和toC相結合的設定,定位覆蓋更廣一些。而且現在toB端的需求其實非常高,我們要是把這塊市場研究透了,它對遠志這款車銷量的提升會有更大的作用。依此類推,我們再把這個需求放到全國,從這些前景的描述來看,大運新能源還是非常有前景的,有非常多的工作可以去做,可以幫我們實現最后銷量目標的達成。
記者:我們看到很多儲能電池的廠商都來了,遠總,您覺得電池未來的發展是怎么樣的?大運對這一塊有什么關注?
遠勤山: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電池還是讓專業的企業去干。電池未來的發展跟汽車是一樣的,綜合實力跟得上就大發展。電池以后可能會多樣化,所以對電池來說,我們跟幾個巨頭合作即可,因為人家交了很多學費,專業的電池企業在技術、品控等方面都具備很多的優勢,我們的合作能形成資源共享,從而應用于我們的產品之中。
記者:去年開始,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戰打起來了,交易已經從消費者端轉移到造車企業,在激烈的價格競爭下,我們企業有沒有什么新的規劃和部署?
遠勤山:價格戰是一個雙刃劍,但是市場的情況就是價格太高也不好,暴利的行業讓人沒有戰斗力,利潤太低的話,工廠沒有空間,可能是加速淘汰,最后形成幾家獨大控制價格的局面。合理的競爭,是通過技術的發展,給消費者帶來益處,技術好的,價格可以高一點,你沒有技術創新和發展,你的利潤就應該低一點。
寫在最后:
通過對遠勤山先生、陳泓安先生的群訪,我們不難看出大運汽車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戰略上已經探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且科學合理的道路。在上海車展的現場,大運集團展出的車型也的確都有著較強的競爭力,這足以讓我們相信,大運集團對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態度是堅定的、毋庸置疑的。